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龙头是高等教育。”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
2023年,安徽省立足全球发展大背景与全国发展大格局,谋划“七个强省”建设推动江淮大地迈向高质量发展新路。其中之一就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强省。
这对于被称为全省高等教育“母体”和基础教育“母机”的安徽师范大学而言,愈加感到重任在肩。
如何破题,这所学校有自己的答案。
▶▶▶逆袭背后的“师大”力量
2020年8月,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特级教师胡国杰以校长的身份出现在了安徽省宿州市萧县绿城学校。与他一同“履新”的还有合肥168中学创始人之一、副校长李善信,正高级教师、合肥市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宁毓鹏,高级教师、合肥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刘坤……他们离开城市的学校,前往偏远县域一线开始新的教学历程。
此前两年,来自山东的赵加雷(全国基础教育校本科研拔尖人才、山东省首批高中骨干校长)、来自黑龙江的教学名师汪洋(国家级科研骨干教师、曾任黑龙江省林甸县教育局副局长)、从湖北回归安徽的全国新课改专家光敏等一大批优秀教育管理人才已分别加盟到桐城、宿松等地的乡村学校,他们将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智慧、优质的教育资源,带到了相对薄弱的乡村学校,成为引领江淮大地上乡村教育振兴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很快,这些乡村学校取得了可喜的变化:曾经是全市综合排名倒数第一的桐城市碧峰小学,在2022年全市优质课评比中拿了五个学科的一等奖;地处乡镇的安庆市宿松县复兴中学,在2021年高考中第一次有学子考上了985高校;合肥市长丰县下塘初级中学,一年拿下国家、省、市五个课题,一举创造了建校以来的课研历史……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改变发生了。
这些改变,来自于安徽师范大学对于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积极探索。
“作为全省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安徽师范大学切实聚焦教育强省建设,发挥省内教育龙头和‘母机’资源优势,践行基础教育振兴计划,聚集优秀教学管理人才队伍,开展集团化合作办学,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帮助教育落后地区整体提升,为教育强省贡献‘师大’力量。”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周旭介绍。
▶▶▶“六同”理念和“四个输出”
在周旭看来,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息息相关,而当前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如安徽省人口集中地区皖北和沿淮地区,长期以来因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不占优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事业发展,成为全省教育发展“洼地”。其中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区域的人才培养和全面振兴。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乡村教育的大力投入,乡村学校办学硬件有较大改善,但优秀教育管理者、优秀骨干教师的“软件”匮乏却日益凸显,优秀教师留不住,整体教学水平提不高,成为制约县域尤其是乡村教育的最大“瓶颈”。
为此,安徽师范大学注重发挥特色优势,与宿松县、六安市叶集区签订教育合作协议,对宿松县复兴中学、六安市叶集中学实行托管帮扶。经过6年帮扶,两校在校生数持续增长、生源结构不断优化、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实现跨越式发展。
秉承“理念同享、内涵同建、活动同推、教师同训、资源同用、文化同创”的“六同”育人理念,安徽师范大学打造输出品牌、输出团队、输出培训、输出智库的“四个输出”特色模式,从全国范围内选聘优秀教育人才,加强对合作附属学校的支持、监督和管理,统一委派核心管理团队,推动优质教育理念向薄弱学校辐射,形成薄弱校对标核心校、核心校带动薄弱校的良好格局。
安徽师大附属肥西二中校长、合肥市思政一体化名师工作室领衔人陈姝介绍,3年前的肥西二中,只有300名学生,一度面临关闭。在“四输六同”的作用下,如今发展到2200多人。这所曾经家长绕着走、教师不敢自报家门的学校,已经变成了家长争相报名的“香饽饽”。
截至2023年底,安徽师范大学与地方政府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举办或合作托管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不同学段学校45所,办学区域拓展至10个地市21个县区,在校学生超7.54万人,社会效应初显。
▶▶▶人民的期盼,教育的责任
高质量发展,高校何为?这是教育领域必须思考的时代课题。
周旭认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服务国家发展的要求。其中,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
而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老百姓对教育的需求也从“有学上”变成“上好学”。而“上好学”的关键是有好的老师,好的学校,好的教学管理方式。能给孩子成长提供优质而公平的起跑线,是老百姓对教育最简单、最质朴的期待。
对于师范类高校而言,正好处于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交汇点上。
“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既是人民的期盼,更是教育工作者沉甸甸的责任。”周旭认为,处在中部崛起、长三角一体化等众多国家战略叠加中的安徽,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而师范类高校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有责任、有义务为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有力支撑。
周旭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高举师范教育大旗,培养一流师范人才,理顺学校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与此同时,还将坚定不移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引领服务全省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实际行动为打造“三地一区”、建设“七个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