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时节,位于江苏南通的如皋中专校园里,一片温暖与希望。黄文鼎,这位曾为职业前途忧心忡忡的毕业生,如今带着两个半月在瑞典斯堪尼亚公司总部学造汽车的工作经历,回到母校,与订单班的学弟学妹们一同分享,言语中满是自豪与激动。
“在瑞典学造车,我向业界大咖们学到了人体力学,还知道了如何规避造车技术风险!”
黄文鼎原本以为自己学历不高,职业生涯暗淡。然而,好运来得很突然。2023年10月,他被选中,成为首批4名赴瑞典总部学习的斯堪尼亚新员工之一。
事实上,这样的幸运绝非偶然。在江苏如皋,连续三年的“政协提案”悄然改变着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生态。黄文鼎正是这一变化的受益者之一。
2022年,如皋市政协委员提出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动校企产业学院共建的建议》。这一提案不仅立足于当地的重点产业体系,更紧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专业建设。落实这一提案,如皋三所职业学校与30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建设了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化工新材料等六大专业群,不仅提高了学校专业设置的“契合度、依存度、贡献度、满意度”,还确保了学校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
2023年,如皋市政协委员再次发声,提出了《关于加强如皋公共实训中心建设的建议》。在这一提案的推动下,如皋对全市1424家规模以上企业进行了用工需求调查,确保了技能培训与市场需求的高度契合。三所职业学校与斯堪尼亚、森松重工、思源电气等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办学,开设了42个订单班,每年招收1000余名学生,共同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此外,如皋技师学院的创建工作也在稳步推进。
2024年,如皋市政协委员继续提出《关于如皋职业教育高质量服务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这一提案不仅关注教育本身,更着眼于如何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集群发展深度融合。
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联合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2025年人才缺口将接近3000万人。面对挑战,如皋积极响应委员提案建议,前瞻布局,因时而变,加快推动技术、市场、人才和创新的深度融合。
斯堪尼亚,是全球领先的重型卡车和巴士制造商之一。这家有着百年历史的瑞典企业,以其卓越的工程技术和品质享誉全球。而中国,以其庞大的市场需求和蓬勃的创新活力,成为了斯堪尼亚全球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2020年5月,斯堪尼亚中国工厂以独资的形式落户如皋,成为继欧洲、南美之后的全球第三个生产基地。2022年6月,斯堪尼亚如皋基地工程建设全面启动。2023年11月,斯堪尼亚动力总成项目开工,预计投产时间为2025年,项目建成后,将在如皋拥有一个年产能为5万台的重卡生产基地、发动机工厂和产业研发中心。到2030年,斯堪尼亚中国市场将成为一个年产销近2万台的全球最大单一市场。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如皋与斯堪尼亚的合作,不仅为如皋带来了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模式,更为当地高技能人才培养打开了全新发展空间。在瑞典,黄文鼎深入了解了“公路之王”斯堪尼亚的汽车制造工艺和管理模式,学习了欧洲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生产流程。从如皋中专的机电班毕业生,到斯堪尼亚瑞典总部学习的汽车制造工艺高手,黄文鼎职业生涯的蜕变,正是中瑞技术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生动体现。
江苏如皋市政协主席顾留忠表示,通过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精心打磨提案,如皋政协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正是在连续三年“政协提案”的助推下,如皋的职业教育与斯堪尼亚实现了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2023年3月2日,经过严格选拔,包括黄文鼎在内的10名准毕业生,成为斯堪尼亚如皋基地首批录用的技术蓝领。同年10月8日,斯堪尼亚亚洲首个工业运营校企合作订单班在如皋中专开班。今年夏天,订单班的62名技术蓝领即将上岗。由他们参与制造的一辆辆重卡,将承载着中瑞友谊绚烂之花,共赴“一带一路”倡议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