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教育在线

助力中部崛起 区域内高校要有大发展

郑军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4月24日   第 10 版)

郑军

截至目前,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72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820所(含本科院校1275所)。中部六省普通高等学校749所,本科院校303所。39所“985”大学中,中部六省6所;116所“211”大学中,中部六省11所;147所“双一流”大学中,中部地区20所。从总量来看,中部地区高校无论是从普通高等院校的数量、师资数量、在校学生规模等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从“双一流”等高质量的指标观察,中部地区有所欠缺。

促进教育改革为中部地区崛起培养人才

第一,实施高校专业动态调整,服务于中部地区产业体系。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显著的经济效果和社会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中部崛起座谈会上提出8点意见,第一条就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五年来,中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制造业增加值由2019年的6.1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6.8万亿元,规模约占全国五分之一。中部地区生产总值由21.8万亿元增长到27万亿元。在今年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也列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十件大事的首位。至于中部各省的传统产业如何改造、新兴产业如何培育、未来产业如何布局,各省“十四五”规划、党的二十大报告、政府工作报告等均作出了布置,比如,中部六省为了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统筹规划引导中部地区产业集群(基地)发展,包括武汉地区的中国光谷、合肥地区的中国声谷、郑州电子信息、长株潭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南昌和吉安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太原新材料、洛阳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等。

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规划与布局,关键在于科技创新、人才支撑,更加需要教育作为基础。因此,中部地区高校在专业建设设置上必须紧扣本土产业,解决大学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脱节、与产业的对接融合程度不够等问题。基于这一点,教育部等五部委2023年4月发布了《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明确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这是高等教育服务国家需求、建设高质量体系、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因此,坚持服务中部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聚焦人才培养,健全学科专业调整与人才需求联动机制,面向国家战略、区域战略或省内产业布局,加强基础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建设,学科专业调整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与人才链有效对接。

第二,建立中部地区高校联盟。截至目前,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72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820所(含本科院校1275所)。中部六省普通高等学校749所,本科院校303所。39所“985”大学中,中部六省6所;116所“211”大学中,中部六省11所;147所“双一流”大学中,中部地区20所。从总量来看,中部地区高校无论是从普通高等院校的数量、师资数量、在校学生规模等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从“双一流”等高质量的指标观察,中部地区有所欠缺。实质上,有些高校的特色鲜明、专业独树一帜,但在通过科技创新解决产业创新问题上却孤掌难鸣,所以需要学科交叉、专业融合。特别是针对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创新战略等问题,仅凭一个学科难以解决,更需要寻求区域高校融合发展。因此,面对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区域内高校建立联盟,将以更大“有组织的科研”解决区域发展“大问题”。根据区域的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需求和导向,在一所高校难以支撑“三链”的情形下,通过联盟方式,形成优势互补。

通过教育改革促进中部地区科技创新产业创新

第一,高校加强基础研究促进科技创新。目前,全国正在加速布局新质生产力赛道。区域不同、省份不同,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也不尽相同。中部地区以及六省应该贯彻“因地制宜”实质精髓,就是各地进一步找到自身优势,立足本身,围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求凸显区域产业、资源禀赋优势,在布局新质生产力中迸发比较优势,携手而进。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新质生产力的实质就是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关键之处在于科技创新,一是高校要加强基础研究,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在中部地区内实行跨省份、跨学科合作,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增强产业创新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二是联合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第二,创新研究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023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超6万亿元,同比增长28.63%;中部六省15665亿元,占全国25.47%。从中部地区高校来看,湖南省技术合同成交额3995亿元,尽管同比增长24.66%,但高校合同成交额只有36.41亿元,只占0.91%。以省会城市武汉为例,武汉市2023年技术合同成交额为2198.43亿元,其中高等院校技术合同成交额114.41亿元,也只占比5.20%。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全国还是各地,技术合同成交额的增长较快,但各地的技术主要以企业为主,高校作出的贡献仍然有限。因此各省出台一些促进转化的政策,如江西省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落地江西的实施意见》,将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技术合同成交额纳入高校评价和考核体系,作为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效益的重要内容。

今年3月在长沙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发挥中部地区科教资源富集的优势,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之所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是因为企业科技创新以问题导向,企业知道真正需要哪些科技成果,从哪些方面着手可以解决创新难题。但是,高校拥有人才要素优势,是创新的主力。为促进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必须实现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四链融合”,高校可以成立地方研究院或创新联合体,以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引育等为主要职能,整合教育、科技、人才、技术、产业、资金等要素,实现多要素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集成化。同时,实现中部地区科技创新区域协同,通过政产学研进一步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实现科技创新优势资源的跨区域、跨部门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深化中部地区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

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单独作为一个篇章,充分体现了教育科技人才战略地位和基础支撑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实施,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目前,国家正在制定教育规划纲要,在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等方面创新体制机制。建议各省在制定教育规划纲要、建立健全科技体系和人才政策等方面,一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需求导向,与各省党代会提出的产业发展规划等相适应、相匹配,二是坚持系统思维,加强教育、科技、人才三方面的联动,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之间协同推进。同时,研究教育科技人才协同性问题,如教育评价改革与科技评价机制、人才评审标准等之间的协调,科技创新的资金要素在教育系统、科技系统的投入分布,等等。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提出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各部门各地区正在搞改革、找方案、建制度。中部六省教育科技人才各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可以先在六省各自试点的基础上,再在中部地区进行区域性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为全国范围内开展“一体统筹推进”“一体部署实施”提供中部方案。

提升高校为中部地区社会服务质量

高校除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还有社会服务的职能。一方面,高校应利用学科专业优势,投身于社会实践,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具体要思考教育如何服务于乡村全面振兴,教育如何服务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教育如何服务于提升高质量城镇化改革,教育如何服务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问题。比如,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坚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深入推进校政、校企、校校合作,聚焦内涵发展,加快推进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共建中国光谷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与鄂州市政府共建鄂州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实验区运行三年来,两个“教师教育共同体”,分别建立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体育教育、美育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五个“一体化”研究与实践中心,创新了中小学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培养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受到许多地方教育部门和大中小学的关注。另一方面,高校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也是人才集聚地,可以利用人才的智慧,促进智库建设。比如,高校可以为中部地区如何崛起、各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如何建设,如何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围绕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围绕教育服务区域发展等发挥智库力量。

当前,中部地区崛起的号角再次吹响,教育改革必然迎难而上。目前,中部地区教育的短板还在于“双一流”建设步伐不够快。尽管中部六省在其“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均把“双一流”纳入规划,甚至有些地方表态要举全省之力,并确定了具体时间表,但进展有限。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对标规划完成进展,有些中部地区省份吸引外省“双一流”到省内办分校,也有地方实施省部共建、省市共建机制,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距离“双一流”目标还有较大差距,这也是中部地区各省各地方需要加强和重视的着力点。

(作者系第十二、十三、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院长)

2024-04-24 郑军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0959.html 1 助力中部崛起 区域内高校要有大发展 60,95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