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影像云平台是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医疗协同、远程医疗服务等多种技术理念在医学影像业务中的综合应用。加快推进智慧医疗影像云平台建设,可以更好为卫生健康领域实现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赋能。
“推进智慧医疗影像云平台建设和应用,是建设智能医疗、智慧服务的重要内容,可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改善人民群众就医体验。”近日,天津市政协委员郭志刚调研提出,实现院际间影像检查结果网上互传互认,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为广大患者省去携带和保存胶片的麻烦,也减轻了经济负担。同时,医学影像的全量数字信息,清晰度优于影像胶片,可为精准医学提供大数据支持,有利于医生更好分析研判病情,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诊疗水平。
“利用平台会诊功能,还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医联体各医疗机构之间的业务交流和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好大医院和基层社区医院分级诊疗作用。”郭志刚表示。
郭志刚调研了天津市26家公立三级医院和1家公立二级医院,这些医院每月胶片消耗总量113万余张,全年支付费用超过2.6亿元。他预计,平台建成应用后,天津市每年至少可以节省CT、核磁和普放平片等胶片费用约3亿元,既降低了医疗成本,也减轻医保支付压力。
郭志刚还表示,国内一些省份已经在影像云平台建设方面做出了有效探索。比如,从2021年5月启动项目试点的江苏省“影像云平台建设”,到2023年6月,已完成全省86%医院的接入,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建设、管理和应用经验。目前,江苏全省医疗影像云平台存储影像报告4270万份,累计有180多万人次查询,各医院调阅云影像资料110万次,患者看病更方便、医生诊断更准确、医疗质量更可靠、医疗管理更精准。全省每年节省物理胶片费用以及影像数据存储设备购置、机房建设、维管费用近10亿元,实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当前,不少地区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医疗影像云平台建设规划和明确的运行标准。医疗机构影像云建设自成一体、独立运营,版本不一、接口各异,缺乏统一的接口标准,形成‘信息孤岛’,既影响患者就医也不利于医疗质量控制和规范管理,不能适应当前医疗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大趋势的要求。”郭志刚提出,各地要加快建设智慧医疗影像云平台,纳入信息化建设总体安排,卫生健康、网信、医保、财政等部门要共同统筹平台建设,分层分期推动。可依托“政务云”资源,按照统一采集、统一存储、统一调阅、统一质控、统一互认和统一开发原则,首先选择重点三级医院开展试点工作,然后再向下延伸,最后覆盖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可根据自愿原则纳入民营医院。
“要拓展产业空间、落实保障机制,以智慧医疗影像云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逐步增加居民诊疗和用药信息平台、医疗监管与服务评价平台、医疗质控管理平台等应用。”郭志刚建议,激活“大数据+产业链”发展,各相关部门搞好协同,在资金投入、政务云存储和信息安全、网络技术支持、云胶片耗材收费项目、医保支付政策等方面予以支持,形成长效保障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