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经济体按发展的核心动力机制不同,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
一是资源依赖型,典型如中东大部分国家,油田含油量多少和开采能力,决定了其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二是资源整合型,典型的如新加坡,依靠连接东亚与资源输出国而成为国际航运中心、金融中心,国际经济大循环变化趋势,对其影响极大;三是制造驱动型,典型如德国,人与机器高度融合;四是技术创新型,典型如丹麦,人口不到600万,却常年在欧盟创新能力排名中名列前三;五是混合型,典型如美国,依靠军事、科技、文化和特殊地理位置,给予其经济体独特的竞争优势。
这几种类型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某个阶段,某个经济体可能是资源依赖型,经过努力,10年之后可能成长为技术创新型。反之,资源枯竭后没有其他动力接续,经济体可能陷入衰退。
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的探索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期,大致属于资源整合型,以“三来一补”为代表,国际循环与国内循环融合相对比较浅;二是加入世贸后,中国经济的制造驱动型特征逐渐形成,“世界工厂”也因此得名;三是技术创新型,以2012年之后,移动互联网进入市场应用为基本标志,如今,新时代中国经济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拿到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第一阵营的入场券。
当下,我们只要耐心观察就可以发现,中国经济的创新动能正在加速形成。
观察角度很多。
企业角度。光伏、电池、(新能源)汽车,现在被业界称为新三件,在全球产业界已经建立起市场竞争优势。比如汽车。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进一步扩大,产销增速分别达到33.7%和37.5%。
投资角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1.3%和11.8%,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宏观角度。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创新指数达到155.7,自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6.5%。其中,享受加计扣除减免税企业所占比重指数、每万名R&D人员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数、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所占比重指数等3个指标指数,年均增速实现10%以上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