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眼

不仅仅是一张种植的导航图

本报见习记者 张家铭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0月31日   第 03 版)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句描述农民辛勤劳作的诗句,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脑海中。可是,即便是这样默默无闻地劳作,也需要智慧的指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要适时开展全国第三次农业气候区划普查,正是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科学参考。

农业气候区划,这个普通人不经常听到的名词或许有些深奥,但其实它离我们的生活非常近。简单来说,这是一种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将其划分为适合种植不同农作物的区域的科学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农民们可以更加科学地种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近年来极端气候加剧,国际冲突不断,世界的动荡时刻提醒着我们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那样:“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农业气候区划的普查与调整,正是我们端牢、端稳自己饭碗的大前提。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实事求是地开展第三次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调整。”在记者采访的委员和专家看来,农业气候区划不仅是一项普通的科研考察,更需要细致入微,脚踏实地地稳步推进。农业气候区划的调整,不仅可以提高种植的科学化和精细化,还可以优化农业资源的配置,减少因气候不适引起的农业风险,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这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具有重大意义。此外,在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问题专家闵庆文看来,农业气候区划不仅仅是促进农业生产的科学指导,更是影响农业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的因素。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挑战和机遇并存,农业气候区划调整更像是大考来临前的一次“摸家底”。俗话说,备而不用,胜于不备。新一轮农业气候区划不仅要为我国后续农业发展做储备,更要为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指南针”。只有摸清我国农业气候规律,做到精确、精细地规划,才能够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稳中向好。

挑战中孕育机遇,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气候危机,一些专家也提出要充分重视种植带“北移”为我国带来的战略机遇。在记者看来,适时有序开展新一轮农业气候区划调整,巧借气候变化中对我国农业生产有利的一阵“东风”,加快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客观理性调整我国农业生产格局变化,确保我国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从农业农村发展的角度来看,农业气候区划,不仅仅是一张种植的导航图,它更是一座连接过去和未来、科学与发展的桥梁。在这座桥梁上,农民找到了希望,农业找到了未来。

2023-10-31 本报见习记者 张家铭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1761.html 1 不仅仅是一张种植的导航图 51,76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