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委员,您好!请您帮我看看,为什么我种的秧苗叶子变黄了?”打开李宝聚的微信和抖音,每天都有上百条这样的信息在等待着他的回复。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病害防控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全国政协委员李宝聚常常需要处理来自全国各地的种植问题,这些问题涉及不同地域、不同气候环境,复杂而多样。全球气候变暖深刻影响着我国农林生态。“温水双增”趋势使我国农业种植带正在向北迁移,农业区划和农业气候区划的调整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农业区划和农业气候区划应该有共同的目标:农业生产要根据气候变化而调整,但不能完全依赖气候。”在李宝聚看来,作物的种植要注重因地制宜,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对于每个地区出现的具体问题,需要进行详细分析,针对该地独特的气候进行合理布局,这才是解决由气候变化引起的农业问题的关键。
“云南连续几个月干旱,但阳光充足,土壤肥沃。虽然天上的水缺乏,但地下水和河水资源丰富。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地理和资源优势,来解决气候带来的问题。”李宝聚以云南为例向记者解释说,农业生产需要合理布局,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做到精细管理,切合实际。云南地理位置独特,地形复杂多变,从北向南呈高原山地地貌,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8.64%。该省动植物种类繁多,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美誉。然而,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今年夏季以来,云南多地发布了干旱橙色预警。在这种极端天气面前,找到合适的农业资源并加以合理利用,成为确保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
“特别是在全国基本农田建设方面,不能一刀切,要根据每个地区缺乏的具体资源来制定种植策略。”他强调。
此外,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优质耕地并不多,土地资源并不富裕。因此,运用技术手段有效利用气候资源,也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我国的戈壁滩有发展的潜力。那里阳光充足,有微咸的水资源。经过净化,这些水对抗盐碱有一定的作用;土壤也完全满足种植的需求。再通过建设温室,调整昼夜温差,可以使蔬菜和瓜果生长得非常好。”李宝聚说。
“温水双增”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在李宝聚看来,从农业生产的角度出发,农业气候区划的调整为农作物的种植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我们需要系统考虑种植后作物是否能抵抗极端天气、是否容易受病害等问题。国家现在非常重视基本农田的建设,如何在‘温水双增’的背景下进行合理布局,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机遇。”
随着农业气候区划的调整,农业经济也将受到一些影响。“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地种植。如果今年种植效益好,明年大家都跟风扩大种植面积,这肯定会影响收益。”李宝聚强调,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国家宏观调控尤为重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气候区划,不仅仅是对农作物种植的要求,更是对整个农业生产体系的要求。因此加强对农业气候区划的研究与应用,将其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农业的生产潜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国家也应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质量,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展望未来,李宝聚直言,农业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靠天吃饭的行业。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原则,农业气候区划的科学调整结合先进的农业科技能够帮助我们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并以主动积极的姿态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