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前后,台北的戏剧院人声鼎沸。10点左右,更有大批观众从剧院奔出赶往侧边,团团围住后台出口,像在等候巨星现身。年轻学生居多,也有相互搀扶的长者,其中更有近95岁高龄的杜月笙长女被媒体认出。何来这般盛况?原来都是来看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李胜素领军的国家京剧院访台六场公演。
疫情前国家京剧院每年都来台演出,每次都是盛况空前。今年也很特别,不仅热烈,更是沸腾,因为是“疫后第一团”,更是“访台三十年”。以往每年相约看国家京剧院是习惯、是仪式,谁知“当时只道是寻常”,突如其来的疫情阻断了几年,蓦然回首,惊觉距当初第一次来台竟已30年!
30年前,1993年,是很多戏迷赏戏生命中的重要切换点。这一年,国家京剧院首次来台,规模盛大,从台北中山纪念馆演到台中、台南再回到台北,近百人的团队在台巡回演出近一个月,第一次现场感受京剧“真人”,而在袁世海、杜近芳、刘长瑜、杨秋玲,还有如今已是台湾国光剧团音乐指导的李超等这么多前辈名家中,当年才32岁的于魁智是小年轻,但他的《打金砖》《文昭关》艺惊四座。《文昭关》是于魁智参加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的得奖成名作,《打金砖》也具有特别的意义,不仅是与台湾观众的“定情之作”,在2005年发挥了更为关键的作用。当时台湾传大艺术公司周敦仁先生一度想停办,于魁智贴出《打金砖》,原欲以此与台湾告别,不料戏迷争相走告,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国家京剧院票房全满,谢幕时观众挤在台口,声声呼唤“要再来呀!”“一定要再见!”于魁智抱拳环顾四周,深情望向每一位观众,感人的场景使台湾传大艺术公司决定续办,直到疫情前。
30年后,时光流转,此番再来于魁智竟已60岁出头!这次仍贴出《打金砖》,自己担纲前半部分的《上天台》,后半部分边唱边翻边摔的《打金砖》交给弟子刘垒。一出戏见证时代变迁,艺术超越一切,当务之急是传承!
李胜素原在河北省邯郸京剧团,后调入山西省京剧院,因京剧《廉锦枫》获得最佳表演奖,被国光剧团第一任艺术总监贡敏老师慧眼相中,建议周敦仁先生邀李胜素来台与于魁智搭档,不久后李胜素调入国家京剧院,“当代京剧最佳黄金搭档”因传大艺术公司邀演促成的。台湾观众何其有幸,看着于魁智“长大”,目睹李胜素“诞生”!
我们每年看的不只是戏,更是人,剧场里随处可听到这样的对话:“素素更漂亮了”,“于先生比去年瘦了,太忙啦”!有一阵子于魁智过于操劳而有黑眼圈,戏迷们心疼着急,纷纷打听药膏寄送,来年再来喜见他双目炯炯有神,戏迷“争功”,都说“是我的药有效”!
正是这份情深意切的真诚交流,国家京剧院来台形成“传奇”。
30年后的今天,再次来台,演出上有两大特色:一是六台大戏中有四场重现30年前首度来台盛况;二是向台湾观众展示传承的成果,于、李二位让新秀和自己分庭抗礼。
哪四场戏与1993相同呢?除了前文提到的《打金砖》,还有《杨门女将》《霸王别姬》和《龙凤呈祥》。
《杨门女将》首演于1960年,同年拍成影片。当时翻拷的影片里,杨秋玲(穆桂英)23岁,王晶华(老太君)24岁,等到1993年她们亲自站上台湾舞台,竟都已是年过半百几近花甲,台上台下一样唏嘘感慨。当时我在中山纪念馆发现采药老人不是影片里的毕英琦,一时无法接受,台前幕后疯狂寻找打听,才知他早已去世,当时竟泪如雨下,大家都以为我认识他,怎么可能呢?但这份沧桑有谁能理解?
而今又过了30个年头,杨秋玲已登仙班,李胜素也正好是当年杨秋玲访台的年龄,带着学生朱虹分饰穆桂英。朱虹早已独当一面,已随李胜素来过多次,台湾观众已对她产生感情,这次饰演中段穆桂英,扎大靠主演“母子比试”,戏份不轻。百岁太君郭瑶瑶是年轻一代的老旦翘楚,嗓音高亢,气势惊人。全场喝彩不断。
第三出与30年前相同的戏码是《霸王别姬》,李胜素带来另一位更年轻的学生褚沣怡,与自己分饰虞姬。褚沣怡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没多久,嗓音扮相都与李胜素有几分神似。《霸王别姬》前半段虞姬的戏份不多,但出场的引子“明灭蟾光,金风里,鼓角凄凉”已足以“定生死”,戏迷一听便可掂出分量,李胜素让学生演虞姬的前半段,可见她对徒儿的信心,也可看出老师如此贴心地让得意门生循序渐进缓缓与台湾观众结缘。30年前的霸王与虞姬李嘉林、杨秋玲都已仙逝。物换星移,后继有人。
第四出与30年前相互映照的是《龙凤呈祥》,1993年由冯志孝饰乔玄,杜近芳饰演孙尚香,袁世海饰演张飞。30年后是杜喆、李胜素、胡滨,刘备仍是于魁智。此剧行当齐全,经常当作整档演出压轴,于魁智请同来的马派老生朱强扮演第一主角乔玄,自己谦虚饰演“男二号”刘备,我们心中的于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心胸宽广、有气度的暖男,不愧称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此行除了朱虹、褚沣怡两位梅派,另外还有两位年轻旦角:程派吕耀瑶主演《锁麟囊》《六月雪·探监》,张派刘梦姣主演《大保国》。看到这次宣传有《大·探·二》,许多戏迷不由得会心一笑,这是于、李和台湾观众的“小秘密”。于魁智、李胜素认真敬业,从无疏漏,但疫情前在三人轮唱《二进宫》时竟有一点点误差,虽然很快接回,但艺术家必定极为懊恼。当时谢幕三位深深鞠躬之后,竟回身取出朝笏、铜锤、喜神,全部重唱一遍。观众惊喜感动,直言“赚到”。因为演出中不能拍照录音录像,谢幕却开放,这段精彩的“鱼咬尾”可是正大光明的录音录像,真是大赚。于魁智从没说过为何有此误失,近期才从侧面得知当时身体不适,抱病登台竟不向观众作任何解释,艺术家风范令人敬佩极了。
杜喆与王越是此次演出的最大亮点,他们不是第一次来台,早有知名度,但是在此时此刻征服戏迷,别具意义,因为“访台三十”是历史时刻,人生能有几个30年?国家京剧院却能持续来台30年与台湾观众结下深厚情谊。我们看着于魁智“长大”,目睹李胜素“诞生”,而后一同期盼青壮辈与新秀绽放光芒,年华似水,艺术长青,京剧就是这样代代相传。当我取出1993年首次来台杜近芳、孙岳、杨秋玲的录像与今日之于、李对照时,总想着若干年后必定也有已老去的戏迷对着后人追忆2023年的“访台三十”。因此在此郑重呼吁,热切期待能出版访台演出的现场录像光盘。虽然这些骨子老戏早有录像甚至数字电影,但台上台下互动交流的深情蜜意,投射凝聚在戏里,使戏的情味更深更浓,两岸共同缔造的“传奇”,必须录像存证。虽然今年时机已过,但“三十之后”又是新局面的开启啊!
(作者系台湾大学讲座教授、国光剧团艺术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