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统战·港澳侨

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青年的家国情怀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刘智鹏对话香港青年梁家僖

本报记者 刘圆圆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5月07日   第 08 版)

梁家僖带领香港青年体验京剧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如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增强港澳青年的文化认同、涵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一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教联会会长刘智鹏与香港青年中华文化传播大使梁家僖之间的隔空对话就这样开启了……

▶▶▶关于学习传统文化

梁家僖:我是理科生,大学就读的电子工程专业。但从小受家庭环境的熏陶,我喜欢上了书法,而书法经常和诗词在一起,所以在修身养性练习书法的过程中,慢慢又爱上了诗词歌赋。正是因为这份热爱,十多年前,我拖着一只皮箱开始到内地打拼,开创我的文创产业。

创业的过程中,我越来越痴迷于传统文化。我先后辗转内地多座城市,最终驻足于北京的红墙碧瓦之下。北京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加强烈的归属感,我在这里拜师、自学,不断积累国学知识,感觉自己已经是一个“北京人”了。

刘智鹏:家僖这样在家庭生活的耳濡目染中汲取传统文化当然是好,但对于相当一部分香港青年而言,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来自学校、社会。比如刚刚过去的谷雨节气,香港的朋友圈里也有很多人转发内地谷雨时节的问候,以“图片+小视频”的形式,既有谷雨时节的注意事项,又有一些时令的特色饮食,很容易增强认知、产生共鸣。选一些青年人感兴趣的切入点,把它赋予现代气息,融入生活才能深入青年心中。

▶▶▶关于体验传统文化

梁家僖:是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太过博大精深了。港澳青年不一定能很快找到自己的切入点。就如我们做运动时,有人热爱篮球,有人喜欢跑步,自己适合什么运动,多尝试才知道。传统文化也一样,找到感兴趣的点,才会有动力深入了解,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由浅入深,深入进去后,会发现很多传统文化根脉相通,很容易横向扩展到不同门类。

作为文旅部“香港青年中华文化传播大使”,我一直致力于为香港青年搭建文化交流的平台。去年在“我与北京中轴线”2023香港青年暑期游学活动中,我先后带领香港来自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岭南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都会大学等7所高校的15名香港大学生到北京西城区,深入什刹海、天桥等地区,沉浸式领略中轴沿路美景。从这15名香港大学生专注的眼神和惊叹的赞许声中,你会发现认知传统文化一定要体验式、交互式,只有深入接触、实践,才能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刘智鹏:家僖这样的现身说法非常好。我建议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纳入香港中小学的教学课程,也活跃大学生的传统文化课堂,加强传统文化师资力量。

比如我所了解的,岭南大学研究部近年来一直与香港艺术学院合办非遗进校园活动,从2018-2023年,我们精心挑选了剪纸、吹糖、面塑、长衫等9个香港非遗项目,作为中学的核心课程之一,推动香港的非遗教育。由于结合了“教育”“活化”和“研究”,深得学生的喜爱。在周年展览、嘉年华等活动中,学生们穿着自己制作的旗袍、长衫走T台,气氛非常热烈,也引发更多青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香港有着丰富的传统习俗和独特的文化背景,理应注重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香港青年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觉性。

▶▶▶关于爱上传统文化

刘智鹏:如何让香港青年喜欢上传统文化?很多时候我们需要逆向思维,大胆突破。比如大多数书法班都是先临楷书、再习隶书。写来写去,大家也写不成理想的样子,于是交完功课就放下了。所以,我这两年的实践是让年轻人拿起毛笔先按自己想要的方式写,虽然写得不太好,是“狂草”,但他们反倒有了兴趣。其实,我们不是要培养书法大家,而是要让青年有拿起毛笔的兴趣,而且保持这种热爱。没想到这种实践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梁家僖:是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创作的富矿,先要走进去。我想做的是融合传统文化与创新技术,打造文化IP。北京故宫博物院这些年的文创产品做得既叫好又叫座。以故宫折扇为例,一把普通扇子加上“朕就是这样汉子”,立刻受到年轻人的追捧。这其实是雍正帝批奏折的原话,却与印象中的严肃历史差别很大,但却符合现时年轻人口味。因此,传统文化必须要创新表达,需要掌握新技术、新理念。

其实,京剧、粤剧在刚出现时也是流行文化,再如周杰伦的好多歌词也是传统文化,喜欢的人却如此之多,可见关键在于表达创新。

于传统文化来说,首先爱上,才是最重要的。

2024-05-07 本报记者 刘圆圆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刘智鹏对话香港青年梁家僖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1396.html 1 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青年的家国情怀 61,39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