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要闻

为建设科技创新强国培养更多优质人才

——无党派人士界别协商会议聚焦“深化高校育人模式改革,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本报记者 司晋丽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3月08日   第 06 版)

“通过我与学生的座谈,了解到目前孩子们的焦虑情绪很普遍,主要表现在对绩点过分关注,狭隘的成功观背离了教育的基本理念。”3月7日下午,在无党派人士界别协商会议上,席南华委员首先发言,他呼吁调整教育评价体系和政策体系,令其与时代发展更相适应。这场会议的议题是“深化高校育人模式改革,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教育部、科技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同志现场参加讨论。

深化高校育人模式改革,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是新时代实现国家战略和推进新质生产力的要求。黄宇光委员说,我们要从制造业大国转型为科技创新强国,需要培养更多高科技创新人才,尤其是国家战略和发展所急需的高精尖创新人才,才能实现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

目前,北京部分高校加速向雄安新区疏解,京津冀三地教育协同发展深入推进为高等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创造了更多机遇。张春燕委员建议,京津冀三地要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助力产业发展和保障要素支撑来打造联合培养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强育人培养根基。

通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深化高校育人模式改革,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还需进一步激活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范树奎委员建议,优化扶持自主产业的龙头、链主企业,将它们的技术、模式、生态创新作为指导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的方向,对共同体牵头企业,在产业创新试点、政策优惠上给予优先考虑。

如何针对未来革命性、颠覆性技术需求培养专业人才,各高校正在积极探索。范峰委员介绍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才培养改革实践:一是开展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1+1+X”杰出人才培养新体系;二是坚持科教融汇,课程项目“双驱双融”激活创新动力;三是坚持产教融合共赢,建设好“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书写校企合作新篇章。

周源委员将目光聚焦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与青年成长成才的结合点上,建议明确功能定位,以高质量终身教育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深化产教融合,以高质量人才供给引领现代化产业升级;突出科技创新,以高质量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实现变革式发展。

周仲荣委员就当前高校工程类人才自主培养体系谈了看法。他建议,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深入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和未来发展布局;加强教材、视频课程等教学资源建设,进一步加大对高校师资力量建设支持力度;以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为依托,系统构建成熟稳定的融合机制。

从适应企业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角度,张树新委员建议,高等教育应改变以传授学科知识为主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科学教育与创新教育协同发展模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不断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和质量。

参加讨论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就委员们关切的问题逐一详细回应,表示将认真研究、充分吸纳委员们的建议,完善改进相关工作。

2024-03-08 本报记者 司晋丽 ——无党派人士界别协商会议聚焦“深化高校育人模式改革,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8384.html 1 为建设科技创新强国培养更多优质人才 58,38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