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学术家园

留存时代记忆,赓续民族精神

全国政协委员 杨红林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1月29日   第 12 版)

国博征集工作人员查看三线建设时期使用的生产设备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在新时代,各级各类博物馆作为收藏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机构,要更好珍藏民族集体记忆、传承国家文化基因,引导人民群众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因此,文博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革命文物藏品征集工作的重要意义,面对复杂形势与挑战,主动作为,加快构建能够充分阐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革命文物收藏体系。

深刻认识革命文物藏品的时代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革命文物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目前我国已有3.6万余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100万件(套)国有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这些宝贵的资源为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全面展示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历史成就,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国家形象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2018年印发的《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筑牢意识形态阵地的战略高度,从坚定‘四个自信’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的重大意义。”因此,博物馆应该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历程,以完整的物化话语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在国家文化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

自觉履行博物馆留存时代记忆的职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各类博物馆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当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因此,加强对革命文物藏品的保护,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赓续民族精神,无疑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责。

早在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第一代博物馆工作者就提出要征集、保护包括反映居民生活变迁的实物资料。不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博物馆界普遍存在厚古薄今的现象,即重视古代文物轻视近现当代文物,甚至认为近现当代历史物证不算文物。随着近年来我国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许多反映近现代甚至当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实物和资料开始受到重视,迅速成为博物馆的征集对象,科技、现当代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的实物也受到关注。因此,以强烈的使命感和危机感大力开展革命文物藏品的征集,正成为许多博物馆的共识。一些博物馆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的征集,取得了良好效果。

同时也应该看到,革命文物藏品征集工作也还面临一系列问题。一方面是收藏尚不够丰富,反映我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文物普遍收藏较少,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文物收藏更少。这不仅难以全面反映艰难曲折、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也导致许多博物馆、纪念馆的陈列展览缺乏珍贵实物的支撑,往往以相互雷同、重复的照片、复制品填充展面,达不到应有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生产、生活和物质条件迅猛改善,各类具有重要价值的实物资料加速消亡,抢救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中华文化代表性物证的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拥有143万余件藏品,其中革命文物即达30余万件。其中既有最早出版的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李大钊就义绞刑架、淮海战役中董力生用的独轮车等见证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实现独立解放的重要物证,也有开国大典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鞍钢职工献给毛主席的一段我国自制的第一根无缝钢管、邓稼先领导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时用的计算器、小岗村“十八枚红手印”、世界贸易组织宣布中国入世的木槌、神舟五号返回舱等见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代表性物证,更有近年来最新征集入藏的天津滨海新区109枚公章、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钟南山院士新冠疫情初期奔赴武汉时的无座高铁票等反映新时代伟大历史成就的实物见证。这些代表性物证的不断征集入藏,为我们深刻认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不懈奋斗,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艰难探索,新时代的砥砺奋进提供了生动载体。

积极拓展革命文物藏品征集新空间

博物馆作为收藏国家历史、保存文化基因、传承民族记忆的重要机构,一定要克服厚古薄今、忽略当下的误区,一定要密切关注现实生活、把握时代脉搏,为历史而收藏,为明天而收藏。文物藏品征集工作者,必须有敏锐的意识,有预见性地赋予当代物证以历史价值,及时跟进收藏。2020年11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专门就博物馆征藏体系建设提出要求: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军史系列文物征集,加强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征集,开展科技、现当代艺术、传统工艺、生态保护、工业农业生产等专题收藏,探索反映世界多元文化的收藏方向。因此,新时代的博物馆必须及时转变思路,进一步扩大博物馆收藏范围,避免过分看重兼具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文物藏品,应兼顾能够体现人民美好生活的见证物,大力发掘现当代藏品的时代价值、科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近年来,国家博物馆大力开展国史文物抢救工程、时代物证进国博行动、记忆中国行动等征集专项,调动社会公众参与博物馆藏品征集的积极性,大量征集反映百姓生活变迁、城乡建设、非遗传承等方面的藏品,取得了显著成效。

面对新时代的伟大图景,博物馆应肩负起保留时代记忆的责任,大力开展反映社会主义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相关实物的收藏,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01-29 全国政协委员 杨红林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6617.html 1 留存时代记忆,赓续民族精神 56,61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