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民意周刊

我的“步行史”

王树理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1月29日   第 07 版)

步行即走路。走路看似平常,但细想其实也可分为很多种:自由散步式走路、攀爬登高式走路、出操队列式走路……而且在我看来,走路与行走亦有不同含义,比如,骑自行车,是借助齿轮的驱动提升速度,不能算是纯粹的走路;借助健身器材行走,虽然也迈动双腿,但由于借助工具实现了加速度,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走路。走路就应该是迈开双脚,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宜快则快宜慢则慢,自由自在地行走。由此想到自己从儿时学步到如今年逾古稀,这大半辈子的步行经历,也可算得上是一部“步行史”了。

孩提时代从学步到会走,严格来说只能是步行的启蒙和打基础阶段。到六七岁能到处乱跑了,也还是无章可循。由于存在着少年逞能的心态,少不了摔跤跌倒。我腿上有两处伤疤,就是这个年龄段留下的印记。后来上学了,学校有走路的规矩,这才知道什么叫走队列,什么叫跑步,什么叫赛跑。

入学算得上是我“步行史”的启蒙阶段。小学毕业后,我考入县第二中学。学校离家6公里,我每天都要步行上学。也正是因此,我从走路开始,慢慢爱上了短跑,还拿过60米、100米的全校第一名。而这个无心插柳的举动,也练就了我强健的体魄,成为我不满17岁就能顺利参军入伍的基础。

参军入伍后,走路、跑步不再是一种个人爱好,而是一个军人的基本功。新兵连训练结束后不久,我被调到政治处新闻报道组,按理说无需早上出操、白天训练、晚上点名。但此时走路、跑步已经成为我的一种自觉意识,不管建制连队是否出操训练,每天早上起床号一响,我都一骨碌爬起来,进行长达一个半小时的跑步训练。记得在山西省阳高县罗文皂军营驻防的那几年,我每天早上都要进行长达6公里的越野跑,从军营跑到长城的烽火台上,对着内蒙古兴和县的茫茫戈壁“呼喊”一阵子。

后来,我进入大学学习。我们班有一个热衷长跑的同学,每天都坚持跑一万米,于是,我也顺理成章成了这支队伍里的一员。上学那几年,我虽没有取得什么显眼的运动成绩,锻炼的习惯却坚持下来了。到山东德州工作后,我仍然坚持每天早上10公里越野。后来当了县委书记,专门跑步的时间基本没有了,但是下基层调研也是一种锻炼呀。5年多时间里,我走遍了全县所有乡镇和村庄。直至到济南工作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依然坚持不坐车,每天步行十几里路上班,并尽可能多地到基层调研。

如今,我已经72岁了。虽然不能跑步了,但走路总还是可以的。尤其是退休后,时间宽松起来。10年来,我坚持每天走路不少于一万步。有好心的老友劝我:走得太多,长此以往,膝盖关节会出毛病的。我想,像我这样大半辈子都没有停下来的人,走路应该没啥太大的问题。

说起步行,我又想到,如今的年轻娃娃们,出行都有私家车接送,脚步似乎变得“珍贵”了。许多孩子走路都是出于集体活动或者学校组织,抑或是追求“体育专长”,真正有自觉性跑步或走路的不多。古人尚懂得“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因此无论是年轻人还是年长者,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合理安排,多走一走,多行一行。

(作者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2024-01-29 王树理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6598.html 1 我的“步行史” 56,59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