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走进刘嵘委员工作室,就听到一阵阵欢快的笑声。原来工作室里正在进行老年人舞蹈培训,老人们在谈笑中跟着老师学习动作,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11月24日下午,“讲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故事”网络主题采访活动记者团走进北京市石景山区,实地参观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基层协商民主的典型案例——刘嵘委员工作室,并与各党派区委负责人进行座谈。
“工作室设在石景山区苹果园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内,小院不仅是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综合体,还是政协委员深入基层为民服务的平台,以及与居民面对面沟通的民意畅言厅。”石景山区政协常委、区新联会会长刘嵘向采访团记者介绍,工作室利用扎根社区、扎根居民的优势,积极参与和组织居民与街道之间的协商议事,打造了“石事实商量”协商议事新模式。“除此之外,我经常联系新阶层人士举办活动,组织周边社区年轻人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更多地团结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这同样是我们的一大优势。”刘嵘表示。
“协商议事新模式”之“新”在何处?石景山区政协秘书长程伯静介绍,近年来,石景山区政协将深化与党派团体的团结合作与创新协商平台、方式和机制有机结合,创新打造了“124”工作模式,“1”是指年度政协全会的大会发言;“2”是指年中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议政会)和民主监督与评议工作;“4”是指2023年创建开展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的4个“同心”聚识履职平台,即同心桥、同心结、同心曲、同心院,由此形成了符合新时代政协工作要求、独具石景山区政协特色的协商议政格局和制度体系。
近年来,在石景山区政协各项履职活动中,“协商”二字的色彩越来越浓,各民主党派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
“大会发言、专题协商、民主监督、‘石事实商量’等协商议政活动通过政协组织提供平台,以会议为主要形式,让各民主党派、界别和政协委员就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某一重要问题,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与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直接进行协商议政。”程伯静介绍,区政协为各民主党派参与协商议政“搭台”,畅通了民主党派建言渠道,通过面对面协商实现了政党协商和政协协商有机衔接,有效保障了民主党派行使民主权利,提升了各民主党派和政协委员的协商议政能力与建言资政水平。
高水平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一直是石景山区各党派关注的重点。
民建石景山区工委作为扎根石景山的民建基层组织,长期以来一直关注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建设。副主委杨光介绍:“为了提升工委参政议政工作水平,打造参政议政工作品牌,‘北京西山永定河发展论坛’应运而生,旨在发挥民建党派界别特色,深挖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内涵与外延,为京西发展、首都发展和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建言献策,贡献智慧与力量。”
结合石景山区政府工作重点,民盟北方工业大学支部主委胡燕介绍,民盟区工委先后调研了首钢、特钢、北重等厂区,重点围绕“如何在新时期利用好这些工业遗产”“如何振兴地区经济”“如何恢复地区活力”“如何保留场地历史文脉”等问题做了深入调研,并提出相应建议。
“民革石景山区工委积极利用政协平台,做好协商议政工作。由区工委主委牵头,围绕石景山区‘两大战略’‘四篇文章’等工作,对冬奥公园这一重要冬奥遗产、金口河遗址遗迹历史文化等深入调研走访,为高水平建设首都城市西大门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民革石景山区工委副主委傅凡介绍道。
“各党派团体、委员带着问题,深入基层调研,客观、公正、全面地收集和掌握第一手资料,在区政协搭建的平台上积极履职建言,使得后续研究和建议工作能够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为全力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高水平建设首都城市西大门贡献了政协力量。”石景山区政协常务副主席岳林华总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