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胜任力培养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张宁:

能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的人才还很稀缺

本报记者 朱英杰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0月25日   第 09 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高等教育要为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心提供人才支撑,以助力我国现代化强国建设。”在不久前全球化智库(CCG)等单位主办的2023国际人才培养与发展论坛现场,国际胜任力培养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原副秘书长张宁开门见山地指出当前我国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45年来,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有700多万人,90%以上各类人才完成留学期限的人都回国工作了。如此,便呈现出一种我国当下并不缺少国际化人才的假象,但是事实上,现阶段我国国际化人才仍然十分稀缺。”在张宁看来,人才的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六方面;国际组织人才;能够和“一带一路”国家进行交流合作的人才;能够与全球进行交流合作、参与全球治理工作的人才;在外国跨国公司中能够胜任高级管理的人才;“双一流”建设人才;国际传媒人才。

“第一,缺乏国际组织人才。”在张宁看来,我国在国际组织中任职人员的代表性方面仍然十分单一。“第二,缺乏能够和‘一带一路’国家进行交流合作的人才,即严重缺乏能够促进、参与南南合作的人才。”张宁表示,能参与南南合作的人才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中格外需要。“当下,很多人会和发达国家打交道,但却不会和发展中国家合作。而全球有197个国家,发展中国家有160多个。很多人项目没做好,事情没办好,总是在埋怨别人不按国际规则办事、效率低下,其实根本上是对对方的文化缺少深入了解和理解。”

“第三,能够与全球进行交流合作、参与全球治理工作的人才也极为稀缺。第四,在外国跨国公司中缺乏能够胜任高级管理工作的中国籍特别是大陆培养的人才也很稀缺。”张宁表示,平常看到中国籍外企高级管理人员,主要都是负责中国区业务或者东亚区业务的。很少能够见到有分管非洲事务、拉美事务、北美事务、欧洲事务、中东事务的中国籍高管。对此,张宁认为,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逐渐提升,亟须高质量的国际人才能够加入到跨国企业公司的管理层中去。

“第五,缺乏‘双一流’建设人才。”“双一流”建设旨在追求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而没有国际胜任力的人很难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一流大学。围绕此方面的人才欠缺,张宁表示,“国家希望能够‘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这需要凝聚优秀的国人,也还要吸引世界上优秀的人才来中国。如果没有跨文化的交流合作能力,不尊重多样性,世界一流学科、世界一流大学很难建立。”最后,张宁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在文化传播上的行动指向。”但在他看来,我们仍然缺乏国际传媒人才。“当下,即使有些人外语很强,但是别人很难理解他们表达的内涵。这些人还不能开展跨文化的有效交流,以他人熟悉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在这些领域,未来我们会需要上百万的优秀人才,这是当前高等教育培养中的弱项,亟须加强。”张宁呼吁。

■新闻背景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该次论坛主题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本届论坛不仅是纪念“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最隆重的活动,也是各方共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平台。

本届高峰论坛充分展示了“一带一路”中国倡议、全球响应、世界共赢的鲜明特点,体现党的二十大以来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进展,对外传递世界各国团结、合作、共赢的积极信号,为世界提供正能量、注入稳定性。

正如多位全国政协委员指出的:中国的现代化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世界现代化应该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互利合作的现代化、共同繁荣的现代化。

而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背后的关键则是人才建设。

2023-10-25 本报记者 朱英杰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胜任力培养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张宁: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1474.html 1 能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的人才还很稀缺 51,47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