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营周刊

迎“潮”而上 破“圈”出彩

——安徽省合肥市政协助推重点产业集群化发展

通讯员 沈鹏 本报记者 胡方玉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9月08日   第 05 版)

合肥的“量子大道”。在几百米的街道上,坐落着量子领域上下游关联企业20余家,涵盖了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王世保 摄

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潮流。近年来,合肥市委市政府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推动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新兴业态蓬勃发展,“芯屏汽合”“急终生智”成为现象级产业地标。随着产业变革日新月异、区域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如何实现顶“压”奋进、迎“潮”而上,破“圈”出彩?这是合肥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党政有所需,政协有所应。合肥市政协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建言献策,不断推进合肥现代化产业集群化发展。

▲▲▲抢占主赛道

“这次会议议题选得好,是现实所需,恰逢其时。大家讲得好,提出好建议,给出好对策,只要好用管用,就能用尽用。协商平台好,实现了众人的事众人商量,专业的事专业人商量。”在日前召开的合肥市委社情民意座谈会上,出席会议的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连用了多个“好”字。

每年的社情民意座谈会,都是合肥市政协协商议政的“重头戏”。今年的会议聚焦重点产业集群化发展,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新形势的迫切需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近年来,合肥市坚持“科技即产业”理念,抢占产业竞争主赛道,以建设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3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牵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合肥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引擎。2022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4.3%,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6.2%,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7.9%,创历史新高。合肥市“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连续5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被表彰次数位居全国城市第一。

耀眼的成绩背后,也存在较大“挖潜”空间。为此,经合肥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圈定,将“加快重点产业集群化发展,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作为本年度市委社情民意座谈会重点协商议题。

4月,市政协成立专题调研组,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链发展深入调研,分类别分层次召开了8场座谈会、4场专家和专班研讨会,听取逾百名智库专家和高校院所、重点企业、行业协会负责人意见,函调学习深圳、广州等9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城市经验做法,最终形成沉甸甸的调研报告,提出了6个方面13条建议。

▲▲▲聚焦难点痛点

合肥的“网红”属性使产业发展跑出了创新驱动的“加速度”。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链长制为抓手,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光伏及新能源、量子产业等16条重点产业链,实施“一链一策”延链补链强链,重点企业数量实现翻番。如今,合肥平均每天就要诞生5家高新技术企业。

但“风光”的背后也有“风险”,在前期调研中,产业协同发展水平不够高、产业链安全性稳定性不够强,是企业主体和相关部门反映最突出的问题。为此,广大委员既“把脉”,也“开方”,助推重点产业从“单点引领”迈向“链式生态”。

新型显示是合肥三大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微显示作为新型显示产业新赛道。“合肥龙头企业较少、产业下游配套不足、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也不容忽视。”九三学社社员、合肥新站高新区经贸发展局副局长韩旭在会上直言,眼下最紧要的是培育壮大微显示龙头企业,引导社会资源和关联企业向龙头企业聚集。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如何强龙头、聚产业?

市政协委员、合肥博鳌医学基因检测有限公司董事长君豪看来,集群小、大企业少是合肥生物医药产业的一大短板。为此,他建议,一方面要“强筋壮骨”,借助世界制造业大会和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高端会展活动,举办专场推介活动,帮助本土优质企业和优势项目获得资源支持。另一方面要“招大引强”,深化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对接全球生物制药巨头,争取落户合肥。

家电产业是合肥第一个突破千亿产值大关的产业,既是“起家”产业,也是“当家”产业。面对发展中存在的重“硬件”重“大件”、缺“头部”缺“生态”、市场期待“燃点”而竞争已现“拐点”的挑战,市政协委员、市政府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于静提出,“要加快打造家电企业‘第二总部’”,对总部在外的企业,要支持合肥基地向总部争取更高战略资源布局、智能单品导入、智能互联研发等,力争用3~5年时间,将合肥打造成为拥有3家以上家电龙头企业的智能家居总部。

此外,委员们还围绕进一步做好金融、法律、土地、用电、耗能等要素保障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持续发力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产业竞争是一场“马拉松”,唯有久久为功,方能赢得成功。

在这场长跑中,合肥市政协紧扣“芯屏汽合”“急终生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助推、集智聚力,助力合肥加快建设科创名城、产业之城。

2020年,围绕“加快发展合肥市生物医药产业”开展市委书记领衔督办重点提案专题协商,相关建议被《合肥市“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所吸纳。目前,合肥已集聚生物医药企业800余家,从业人员超3.5万人。2022年实现营收666.7亿元。

2021年,围绕“加快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开展市委社情民意座谈会协商,相关建议被市委采纳,新能源汽车产业被确定为合肥市“十四五”战略新兴产业集群中的首位产业。今年6月21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利用一天时间召开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推进大会,明确提出支持合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之都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创新高地。

此外,近年来,合肥市政协还围绕加快发展数据产业、人工智能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种子产业、环境产业、软件产业等议题开展重点民主协商活动12次,提出意见建议140多条,相关建言成果被市“十四五”规划及相关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吸纳,助推合肥高质量发展……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全市上下‘拼经济’的有力举措。”合肥市政协主席韩冰表示,事业成败,关键在人;产业发展,唯有实干。市政协将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紧扣合肥高质量发展大局,深入调查研究,务实建言献策,强化跟踪落实,推动协商成果有效转化,持续为推动合肥重点产业集群化发展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2023-09-08 通讯员 沈鹏 本报记者 胡方玉 ——安徽省合肥市政协助推重点产业集群化发展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9370.html 1 迎“潮”而上 破“圈”出彩 49,37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