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现场·故事

“小巨人”企业的紧要处……

本报记者 鲍蔓华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3月09日   第 14 版)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民营科技创新企业也是如此。”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姚力军在与记者通话时,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民建、工商联界别与委员共商国是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很兴奋,并向记者谈到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姚力军的创业故事在业内流传很广。2005年,他来到浙江宁波,创立我国第一个集成电路制造用材研发与生产基地。20个集装箱和1个散货船的设备,几乎花光姚力军全部积蓄。

同年10月,他们的产品填补了国内材料的工艺空白。当姚力军跟国际上知名同行一点一点地“抢”市场份额时,金融危机来了,企业到了倒闭的边缘。

关键时刻,宁波市的领导站了出来,一笔国有担保公司出面担保的300万元贷款,让公司的科研和生产重回正常轨道。之后,在政府部门的积极推介下,5000万元风投资金让公司渡过难关、再度焕发活力,成功进入国际主流企业行列,并带动了国内相关产业的深度发展。

姚力军发现,多数民营科技企业在创业过程中,都会遇到资金这个“卡脖子”难题,企业的生死,往往就在一线间。“民营科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与年轻人的人生之路一样,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这几步如果能遇到扶持,往往就能挺过来,就能渐入佳境。”回首自己的创业之路,再联想到身边一起创业的“小伙伴”,姚力军感叹道。

能否将这一思路纳入决策轨道,进一步营造创新机制、优化投资环境、助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今年两会,他带来了一件提案——《培养科创领军人才,弘扬企业家精神,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切实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活力尤为重要,要支持鼓励企业尽快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技术创新中发挥主体作用,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为中国制造增添光荣。”姚力军说。

2023-03-09 本报记者 鲍蔓华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9579.html 1 “小巨人”企业的紧要处…… 39,57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