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聚焦

端稳端牢“中国饭碗”

本报记者 包松娅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3月09日   第 10 版)

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北山村的农民在采集秧苗准备插秧 新华社发

3月,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春耕备耕进入关键时期。

中国人端中国碗,中国碗装中国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5年来,我国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始终不懈地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全国两会期间,不少民主党派继续就粮食安全这一重要问题,发出了根植于中国农情,厚积于多年调研的“好声音”。

▶▶▶打赢种业翻身仗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生物育种则是打赢种业翻身仗的关键。

当前,种业已进入智能设计育种的4.0时代,而我国种业还在向分子设计育种的3.0时代迈进,生物育种创新发展面临着种业关键技术存在短板、育种机制不健全、平台研究与建设滞后等挑战。这是民盟中央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也是提出《关于加快生物育种创新发展 推进种业转型升级的提案》的初衷。

“要确立生物育种优先发展战略,构建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体系。”民盟中央认为,种业科技创新体系要融合“基础研究、应用技术、产品创制”上中下游,融合基因编辑、转基因、合成生物、人工智能、大数据、传感器等前沿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推动生物育种向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发展。

企业是创新主体,培育壮大生物育种企业是应有之义。“要做大做强生物种业企业,引导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向优势种业企业集聚,引导优势种业企业兼并重组,同时建立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推动育种主体由科研院所向种子企业转变。”民盟中央提出,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生物育种财政支持也必不可少,要引导风险投资基金加大对种业科技创新投入力度。

种业在粮食安全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致公党中央看来,随着基因编辑、大数据、人工智能、高密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新技术在种业创新中的应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已经变得迫在眉睫。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一批种业自主科研成果、专利知识产权,同时也存在种业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体系不够完善、防范和化解种业知识产权纠纷手段有限等问题。”致公党中央建议,要明确建设目标,分解工作任务,收集保存粮食作物种质资源,对各类种质资源进行整理和评价,推进特色作物品种DNA指纹数据库建设,推广第三方区块链存证业务等知识产权保护新技术应用。

在机制创新方面,致公党中央进一步提出,要全面推进种业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特区云端信息服务水平,还要打造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人才梯队,打破知识壁垒,降低维权成本,让种业企业敢创新。

▶▶▶守好18亿亩耕地红线

18亿亩耕地是要牢牢守住的“红线”,因为耕地是粮食安全的重要根基。

在调研中,不少党派看到,为了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各地下大力气整治耕地撂荒,坚决遏制耕地“非粮化”、防止“非农化”,但耕地撂荒现象或多或少依然存在。

民盟中央提出,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加强对撂荒耕地的统计分类,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治措施。对闲置、撂荒耕地进行全覆盖、地毯式摸排,分类施策促进复耕复种。同时,逐步完善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程序,探索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机制。

“种粮挣不到钱”,是部分农户没有种粮积极性的原因。对此,九三学社中央专门算了笔农民种粮的“收入帐”:2021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基本来自非农收入和非粮经济作物。据《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研究报告2021》问卷调查,按照农村劳动力和土地流转市场价格计算,如将农户土地和自家劳动力成本考虑在内,不考虑作物补贴,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的亩均收益均为负值。

“要进一步强化耕种政策激励和资金保障,优化实行种粮农民综合收入补贴政策。”这是民盟中央和九三学社中央的共同呼吁。

同样是聚焦耕地保护,民建中央呼吁要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耕地保护积极性。

随着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耕地保护的责任主体和中坚力量。如何提升他们的耕地保护积极性?民建中央认为,在完善准入监测制度上,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支持政策体系,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行准入制度管理。“强化系统政策支持,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素服务保障,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才支持政策,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提升主体风险抵抗能力。”在民建中央看来,只有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生产上有了长足发展,耕地保护意识才会增强。

▶▶▶加强区域协调与监管

2020年以来,我国在粮食生产核心区、粮食生产功能区、粮食生产优势区的基础上提出“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更加注重不同粮食生产区域之间的发展联系和协调互补。

但我国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对于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什么”“怎么建”“谁来建”“在哪建”等问题尚无明确答案,这也是九三学社中央在提案中关注的问题之一。

“要进一步细化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的实施方案。”九三学社中央建议,在方案中明确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的建设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产业布局和保障措施,明确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与现有粮食产业政策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明确不同政策之间的战略定位以及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等。

此外,建设集粮食产品、政策、技术、人才、数据等于一体的区域粮食统一大市场不可或缺。九三学社在相关提案中提出,通过构建“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探索农业补贴与粮食绿色低碳生产挂钩机制以及构建区域间合作补偿机制,实现不同合作方的利益平衡。

民盟中央还建议加强粮食购销领域监管,厘清职责边界,压紧压实地方政府在最低收购价粮食监管方面的牵头抓总责任,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实现粮食流通闭环“穿透式”监管,加大抽查抽检力度,积极探索粮食移库清仓的有效途径,在粮食安全领域防止“硕鼠”的产生。

2023-03-09 本报记者 包松娅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9542.html 1 端稳端牢“中国饭碗” 39,54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