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委员报道

为高质量发展育良才英才

特邀委员记者 李孝轩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3月08日   第 17 版)

■■ 背景: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要引领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方针政策,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广大民办职业教育者指明了前进方向,也增添了他们办好高质量职业教育的信心与动力。

3月7日晚,带着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憧憬,全国政协委员李孝轩围绕职业教育如何高质量发展、如何推动职业教育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等问题,与全国政协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展开对话。

李孝轩:今天上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我们看到您参与了本场活动并接受采访,有何感受?

苏华:有机会就职业教育这个话题和媒体记者交流,得到大家极大关注,我感到非常高兴。这也说明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背景下,社会各界开始越来越关心职业教育了。2023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必将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李孝轩:职业教育唯有高质量发展,方能逐步破解职业教育的社会认知偏见。您认为职业教育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苏华:职业教育适应性要增强,持续改善办学条件,以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吸引力,改变“上热下冷”现象。我认为有四个抓手。一是加大投入,改善条件。整体上,将地方政府每年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的落实情况,纳入对政府履责的督导评价中。对公益性、办学质量优、社会效益好的民办职业学校,要在生均拨款等方面给予财政支持,以及在税收优惠政策、政府补贴、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方面给予扶持。二是加强激励,改变预期。以“入口”和“出口”两个环节为抓手打破学历歧视,比如,设置有吸引力的奖学金,鼓励吸引优秀学生报考职校;机关事业单位招考,职校与普通高校毕业生应享受同等待遇。三是需求导向,产教融合。坚持需求导向,深耕地方土壤,围绕产业链建专业。发挥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主体作用,加大对产教融合企业的税收优惠力度,引导和吸收企业资源、人才、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场地和管理等要素融入办学。四是师资培育,强化“双师”。要加强专门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普通高校中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建设;重点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基于国家发布的“双师型”认定标准,推进“送教入企”“引‘匠’入校”,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及全过程考核机制;要坚持“破五唯”,建立“双师双能”素养导向的考评机制。

李孝轩:您怎样看待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

苏华:我认为职业教育在新时代定会有新样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将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入推进。当然,职业教育自身还需要持续改革,包括完善职教高考、扩大职教本科规模,我们特别要弘扬工匠精神,给广大的职教学子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能有多元立交桥式发展路径和出彩人生,服务社会、报效祖国,让职教学生“升学有道,就业有门,创业有方”。职业教育将在制造强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孝轩:是啊!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也要胸怀“国之大者”。当前的乡村振兴战略为职业教育学生开辟巨大发展空间。一方面,职教学生可以提升农村的种植、养殖技术,另一方面可以完善对农产品产业链的打造。我们也非常关注对学生乡村振兴情怀的引领,职业教育中很多孩子来自农村,毕业后本来可以留在大城市,但有的会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当听到我的学生对我说,“自己曾被别人改变命运,也希望帮助更多的人改变命运”时,更激励我做好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助力。

(委员记者系中国新高教集团董事长;邀请支持:本报见习记者 朱英杰 本报记者 贺春兰)

2023-03-08 特邀委员记者 李孝轩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9467.html 1 为高质量发展育良才英才 39,467 /enpproperty-->